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校务公开 > 正文 校务公开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0-12-25 已有人浏览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民办本科高校,由集教育、医疗、医药、房地产、酒店等为一体的中原华信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办。学校创建于1997年,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8万多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促进了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平安校园”“全省先进社会组织”“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郑州市民办教育十佳单位”“郑州地方高校信息化示范院校”“2014中国影响力民办高校”“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2016年3月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2017年被河南日报社评为“河南十大领军民办高校”、被腾讯·大豫网评为“2017年度品牌实力民办高校”。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年·河南优秀民办高校”、2018年度“就业竞争力民办高校”、2018年度“教育行业领军品牌”。承办了2019年第十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得到了主办方和新郑市政府的一致好评。全国480多所民办院校学术论文排行榜,我校名列全国第8河南第1;武书连2019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38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能力排行榜第19名;被河南日报社、黄河教育奖组委会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十大高校”;被腾讯·大豫网评为2019年度综合实力高校。

2019-2020学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回归”“以本为本”的战略思想,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持续开展“三风”建设、奋力实施“轩辕计划”、着力加强新工科为主的内涵建设。河南省长陈润儿到学校调研,对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给予了肯定;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院校设置调研组组长钟秉林教授来校调研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成就、校园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师的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来校作报告,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2020春季学期,学校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教学活动“两手抓两不误”,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围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思想,大力弘扬“求知永不言弃、创业永不言败、人生永不言悔”的郑工精神,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使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019-2020学年是学校持续开展“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实施“轩辕计划”、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学年。按照学校总体工作目标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三风”建设和“轩辕计划”为抓手,大力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认真做好了本学年的各项本科教学工作。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励学 敦行 明理 至善“的校训精神,确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专科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重点发展工科,积极发展医、药学科,稳步发展人文学科的学科专业定位;植根郑州,面向河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定位和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有潜力、有胸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学年,学校开设本科专业48个,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法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21个,管理学专业6个,理学专业5个,经济学专业3个,文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8个,法学专业1个,教育学专业2个。土木工程、康复治疗学、药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为省“综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护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药物制剂专业为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三)在校生规模和生源质量

学校共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4069人(本科21301人,专科12640人),折合学生人数为35087.6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62.52%。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生,学生报考踊跃,生源充足,质量高。学校文科、理科招生计划均一次性录取完成。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以自有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逐步实现教师自有化”和“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稳定骨干、培育名师”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引进、稳定人才的政策,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队伍。2019年共参加四场河南省研究生就业双选会,三场省外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引进高层次人才21人,其中专任博士7人,弹性科研博士1人;青年硕士研究生89人,进一步充实了学校师资队伍,优化了师资结构。

学校自有专任教师1133人,外聘教师924人,折合教师总数1618.1人。本专科折合在校生35087.6人,生师比21.68:1。自有专任教师中,正高级107人,副高级22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8.98%,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44人,比例为65.66%;“双师型”和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任职经历的教师308人,占教师总数的27.16%。

外聘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63.12%。各专业的教师数量、专业带头人、主讲教师等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根据各专业课程需要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任课教师或辅导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辅导。本学年,有82位教授为本科生授专业课,占教授总数的70.09%。

(二)图书馆资源与利用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制定校园建设规划,在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工科教育成本较高情况下,为了优化教学条件,满足培养需求,集团和学校克服困难,不断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投入。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19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24个;馆藏纸质图书247.02万册,电子图书202万种,电子期刊11436册。图书馆构建了藏、借、阅、咨询、检索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使用金盘图书馆NET集成管理系统管理,图书馆WEB站点隶属于校园网,校内任何一台客户机均可访问图书馆站点,为读者提供全天候信息服务。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为92小时,坚持节假日开放,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本学年共当年图书流通量218288本次,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37703442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578897次。我校图书馆被河南省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三)校园网建设与利用

学校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校园网采用三级架构,核心万兆、光纤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信息点27532个;有线、无线网络覆盖100%的教学区、办公区和学生宿舍区。学校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2个网络出口,主干带宽(Mbps)10240。出口带宽(Mbps)17407。校园网提供WWW、FTP、DNS等基本服务,以及网上信息发布、网络办公、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资产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数字图书、网络教学平台等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有34门市、校级精品课程,购置了218门通识课程、520门微课程和20门中国大学MOOC课程,收集上传了一批国内外优秀教学视频,开设了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四)教学用房、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

学校建筑总面积近9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20333.93平方米,生均18.21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实习场所237184.91平方米;各类教室238222.02 平方米。

学校现有田径场、游泳馆、体育馆等体育场馆5个,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81块;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159475.89平方米。上述场地均对学生全面开放。

(五)实验室和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

学校现有实验实训中心(综合实验室)37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1个,专业实验室125个,基础实验室40个,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150.2万元,生均5400元;当年新增2132.1万元。学校有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校完善实验室管理,推进实验室开放,本学年,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加大了实验室课外开放力度。

(六)教学经费投入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举办方千方百计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有效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019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38214.66万元,教学日常经费支出总额5380.44万元,生均教学日常经费1585.23 元,教学日常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为15.07%。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按照“学生为本,思政融入;能力导向,突出应用;全面发展,创新引领;遵循国标,接轨国际;突出特色,强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出台了《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各专业依照学校意见,组织人员到相关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邀请其他高校和企业专家参与论证,形成了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更加科学地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准确地确定和细化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方面的具体质量要求;二是进一步优化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选修)、专业教育课程(必修、选修)和实践教学(集中、自主)三大类别组成;三是更加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文、经、管、艺等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应达到25%以上,其他各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30%以上。各院(系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

(二)主动应对疫情齐心协力搞好教学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主动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教学活动“两手抓两不误”,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统一部署,围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思想,为保证网上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行,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等相关处室、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的网上教学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辖教学任务统筹组、质量督查评估组、技术服务保障组、学生管理统筹组四个执行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教学工作。教务处广泛调研、多方论证、科学研判,先后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关于做好延迟开学教学工作预案的通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11号通知(网上教学实施方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教学实施方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师生返校教学工作细则》、《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意见》、《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返校复学教学工作总体规划》等7个方案,对本学期网上教学工作进行了周详部署,深入挖掘线上教学资源,积极联系智慧树网、雨课堂、超星、中国大学MOOC、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北京润尼尔公司等六大在线学习平台,筛选使用理论课、实验实训课优质课程资源,为线上教学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并组织学院做好相应网站注册认证及班级站点组建、在线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课件、进度安排、课程作业等,平稳推进网上教学。对1200多名教师进行网上教学技术培训,截至第17教学周,全校近3万名师生共开设包含理论课、实验实训课、体育课等72520 门次各类课程,在线授课教师43019人次,授课学时165536学时,学生在线学习达3723853人次,理论课开课率98.31%,学生网课平均到课率94.72%,师生网络课堂互动满意度为95.93%,学生对授课教师的网络课程建设情况满意度为96.62%,使各项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稳定了教学秩序,保障了教学活动平稳进行。

(三)面向经济社会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康复治疗学、机器人工程2个专业获批为郑州地方高校急需特需专业;3项教改项目获批市级教改项目;BIM及先进成图技术教学团队、康复护理教学团队获批市级教学团队;康复治疗学、药物制剂获批省级品牌专业,获批资金200万元;《大学物理》等4门课程获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旅游管理等2个教研室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申报获批3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3个双学士学位专业。

(四)稳步加强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建设的基石,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响应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号召,梳理课程内容,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9年开展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一流专业点建设等立项评审工作及校级教改项目结项验收工作。目前立项校级在线精品课程18门,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遴选康复治疗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6个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点,土木工程、康复治疗学、药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我校建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3门。组织开展校级、省级本科线上教学优秀课程评选推荐活动。本次活动全校共申报57门课程,经各院(部)申报、教务处初审、专家评审,确定刘彩霞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10门课程为校级一等奖,确定尚海燕老师的《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等12门课程为校级二等奖,确定张竹青老师的《机械原理》等15门课程为校级三等奖;组织开展了“河南省本科教育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优秀课程”申报评选工作。

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组织实施2019年青年教师课堂创新大赛,从说课、教案、课件、授课4个环节对已开展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教改成果予以提炼和呈现。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印发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关于组织上好 2020 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的通知》,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育人元素,为高质量开好思政第一课做出了充分的准备。2 月 17 日学校以“信心 责任 使命”为主题,面向全校三万余名学子通过网络平台切实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师生们一致表示,苦难和挫折,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当前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我们唯有安心在家,静心教与学,才是爱家爱校爱国表现,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校级12个“本科教育疫情防控期间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推荐上报2个“河南省本科教育疫情防控期间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五)不断加强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学校一方面对教材的选用实行严格的管控,制订了教材建设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政治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必须选用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全国优秀教材奖教材等国家级重点教材或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另一方面鼓励我院教师根据科技发展和新的教育理念,根据培养目标和大纲要求,组织优秀教师力量,自编专业课教材,并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校组织实施了首次数字化教材编写工作,印发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指导意见》(校教字〔2017〕6号)文件,全面指导学校数字化教材建设工作,为数字化教材编写工作的实施,提升我校自编教材的层次和质量,冲刺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持续加强实践教学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主要是做好实践课的开课管理工作,加强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根据《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严格监控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学校扩大实验室开放,为满足学生课外训练、科技竞赛等课外实践活动的需求,院(系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加大了实验室课外开放力度,全校共开放实验室35个,开放实验项目273个,开放学时数14988个,参与学生累计22564人次。不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了全校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专项检查活动,迎接了河南省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发现不足、强化整改,确保实验室工作和实践教学活动安全。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学院积极组织开展线上实践教学的工作。从搭建引进实践教学平台、引导教师制定实验实训课程授课方案、开展各项线上实验授课培训、调研跟踪实践教学进度及效果,保证实验课“应开尽开、能开则开”。根据《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严格监控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障实习教学质量。

(七)严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有效防控疫情并做好2020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根据“毕业生原则上不返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保证毕业生如期毕业”指导思想,印发《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意见》、《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补充意见》,统筹安排 2020 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线上答辩等各项工作。经全体师生风雨同舟,共克时艰,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许多选题结合实践,贴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达到训练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大多数任务书的制定认真,过程材料齐全、整洁、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符合要求。于2020年5月20日前顺利完成全校37个本科专业4998名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线上答辩过程组织严谨,流程规范,井然有序,效率和效果均令人满意,经得住检验。

(八)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按照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教师工作量科学饱满,日常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年度制定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关于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修订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构建专业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制定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一流课程实施办法》,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修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规程》,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九)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继续落实《关于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完善了学校、院(部)、教研室三级和校级督导员、院级督导员、教研室质量管理员、学生信息员四个维度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形成了“管、教、评”分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本学年,学校有校级督导员13人,院(系部)督导员82人,学生信息员993人,形成了逐层支持、网络结构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学校通过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组织专家进行专项教学检查和评价,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课程考试与试卷质量、实验与实习教学质量、教风学风建设等进行专项监控;通过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和考评标准,开展期初、期中常规教学巡查和检查,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学校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办法,组织两级督导员进行日常教学巡查与听课评课、各级领导与教师同行听课评课、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等,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教、师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多方位评价监控。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校完成了2019年数据填报的各项工作。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数据填报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导向,全面围绕我校专业建设和转型发展,本院(部)本科专业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与监控、专业特色等方面的建设现状和成效,认真梳理问题,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通过调查报告、整改通报、座谈会、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简报等形式,将教学巡查、检查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校领导、相关部门、院(部)和有关人员,并督促整改。本学年共编印《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简报》17期,编印《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撰写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专项报告18份。

(十)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

创新“产教融合、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积极探索了学校、企业双主体培养和理论、实践双平台育人的教学模式。如医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新郑市人民医院深度合作,探索“医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临空经济研究所入选河南高校高端智库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与新乡市中心医院开展了“少儿骨龄评价与身高预测系统”项目的合作研究;干细胞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已经开展11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研究,初步显示出干细胞治疗效果。社会服务平台运行成果:亿鸿通讯与基站建设维护服务平台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在亿鸿通讯有限公司进行无线通信原理与基站维护的学习与实训;文化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完成了丝网印刷、植物染、唐三彩版画三个模块的建设与推广。根据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6号),我校樊宁主持的《基于Web的机械制(识)图考核系统的研究》、马静主持的《“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郝丽娜主持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苗娜娜主持的《经济学专业金融课程实践基地建设》等4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师生共同开展的协同育人项目,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截至目前,我校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已达34项。

(十一)对外合作办学谱写新篇

2019年,学校与菲律宾中央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第一期学习圆满完成,第二期学习已经启动;学校代表团访问美国高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顺利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建立的“中泰研究生教育学院”已进入招生阶段;与美国库克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等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引进5名外籍教师,共接收来自俄罗斯、韩国、巴基斯坦等19个国家144名留学生。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各院(部)上报的招聘计划,及时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积极与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网站联系,借助外网平台进行招聘宣传,效果显著。不断加快自有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从“兼任为主”向“自有为主”转型。适应新工科建设和学校转型发展需要,聘请兄弟高校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进校任教,实现师资队伍的“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型,采取教师进厂锻炼、企业挂职、联合开发等措施,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实现教师能力从“只会讲”向“也能干”转型。不断促进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提升。2020年6月,召开学校2019年度职称评审会议。在个人申报、民主测评、述职答辩、学科推荐、代表作校外同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学校自主评审委员会顺利完成了评审会议。经学校高校教师(实验人员)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委员会评审,5人申报正高级职称,评审通过5人;54人申报副高级职称,评审通过50人;68人申报中级职称,评审通过65人。

五、科研攀登工程再创新高

2019年共获批10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其中,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6项,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4项,两个项目立项数量皆位居全省民办高校第一;完成国家级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批1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数量再创新高;获批市厅级项目100余项。全年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30多场次,全校教职工发表公开发表论文460篇以上。

六、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创新创业成效明显

学生学习效果有较大提升。学校持续加强“三风”建设,加强教学条件和教学内涵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堂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求。学生对学校的学习安排和教师授课基本满意。(本学年评教结果显示,获得90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98.88%。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和服务工作满意率为72.10%。)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方法,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大美学工”评选活动、“我在为谁学习”专项教育活动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严格学籍办理程序,学籍管理工作科学规范;不断加强学管队伍建设,构建学习型学工队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认真落实资助政策,“奖勤助贷”工作稳步推进;贯彻上级各部门关于加强美育工作的意见,健全美育教学机构,落实教学计划,并在全校开展美育实践和美育展演活动,陶冶大学生情操;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大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和节俭教育,开展光盘行动。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有潜力、有胸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掌握。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用、学能致用。二是加强基础课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三是采取课外培训、聘请指导教师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各类从业资格证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获奖人数逐年增多。(本学年,25个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80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有4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480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学研产合作教育、双证书培养、以赛促学等,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本学年,我校师生积极参加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及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60项,省级286项。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98人。在校学生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认证142 人次,在CN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81篇,获得专11项。

2019年我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科技、文体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5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8项,省级一等奖60项。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斥巨资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精神和物质奖励,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求知、竞技氛围。

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明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知难而上,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新成效。2019年共计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已达32次,孵化园处于正常运营阶段,各项目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本学期孵化园解决的学生创业人数为106人。目前园区内2个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另有3个项目正在进行注册相关工作。中科创业学院2019年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不断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全过程指导管理,把创新创业教育导论、线上虚拟创课、大型企业沙盘课程、线下创业营销实战技术大赛等会课程有效的纳入课程培养方案当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截至目前,中科创业学院培养学员近400余人,启迪引导创新创业项目13个,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5次,获奖20余项,效果突出。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斐然。在第五届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参赛数量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并获得“最佳组织奖”;荣获2019全国移动互联河南省总决赛优秀组织奖,获得市级以上奖项27项,其中在第九届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河南省赛决赛获得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在第十四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大赛一等奖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中我校《基于工业循环水大数据服务系统》项目获大赛二等奖;《有“温度”的护理床垫》项目获大赛三等奖。每次大赛前夕,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特邀省内外知名大赛评委进行集中特训,对项目PPT制作、项目痛点、项目答辩及孵化做了精细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保证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体质状况良好。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深入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组织了年度的大学生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游泳联赛、秋季田径运动会,啦啦操大赛、太极拳比赛及冬季长跑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局面。本学年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90.46%。

就业率高。学校实施了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评方案》等文件制度,形成了“校、院两级管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9届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为99.92%,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七、特色发展

(一)依托集团产教深度融合

学校依托企业集团办学优势,积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举办方中原华信商贸集团是一个集教育、医疗、医药、房地产、酒店和商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集团,为了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办学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集团所属企业合作,学校落实《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中原华信商贸集团所属企业合作的实施方案》,并与集团所属企业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河南新众康医药有限公司、郑州市卓峰制药厂、宝恒皇宫大酒店和新郑市正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学校与合作企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实验室建设、科研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积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强化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办好特色专业

学校根据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产业需求,科学调整专业布局,注重专业特色培育,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制订了《特色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初步确定了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康复养老、城乡建设等4个专业集群建设方向。学校制订了《校级重点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修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围绕先进制造,重点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学校面向我国老龄化的发展,医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新郑市人民医院深度合作,探索“医教合一”的教学模式,重点发展康复治疗学和护理学。校外临床教学实践基地37家。

(三)立足民办高校加快新工科建设

2018年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乘着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和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东风,组织召开的全国民办理工高校新工科教育论坛,成立了全国民办理工高校新工科教育联盟。2019年学校承办全国民办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会。此次培训会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承办,以加强工程专业建设,提升民办高校教育质量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工程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民办高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抓好党建促教学

党建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评议工作;发展新党员2批,共计600人,同时预备党员转正500人;办理团关系转接27685余人次,新入团600人,全校团员率达到84.8%;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和五四表彰大会;举办了第十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和第二届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开展了2019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传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外宣传报道220多篇次,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发展宣传报道。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大会于2020年1月20日召开,我校作为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我校主题教育工作中“三马驾车”同心同向,“开门教育”,“四轮驱动”,工作中“七个坚持”、“十个突出”给教育厅领导、各高校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厅郑邦山厅长对我校主题教育工作做法、成效公开表扬。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措施

(一)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在校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尤其是2019 年新生入校后,现有办学空间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教学行政用房(教室、办公室、科研院所等)、教工宿舍、 学生宿舍、餐厅、实验实训室、运动场地等不足。目前,集团正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美誉度的增加,学生增加较快,尽管我校的师资队伍数量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教师数量有待不断增加,师资结构问题有待不断优化。年龄结构方面,两头大、中间小现象比较突出,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相对不足;学历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有待增加,高级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较少;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偏少,部分学科专业还没有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和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等问题有待逐步解决,双师型教师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将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加大了2020年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和急缺师资的引进力度,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加强专业(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建设力度,逐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确保学校教学及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

(三)课堂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学校的扩招,从对日常课堂教学的监测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重点问题讲解的不是很透彻、课件制作不太规范、教学中的互动环节较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够、课堂管理欠佳。课堂教学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新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更新学科知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授帮扶制度,提高年轻教师课堂授课水平,帮助年轻教师站稳讲台。同时,突出学院考核指标体系的杠杆作用,发挥其结果导向作用,增强各教学单位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内涵建设,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机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学校高级别科研项目及成果不多,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社会服务项目较少,应用型科研项目和成果偏少。根据2020年制定的计划,学校将扎实开展轩辕计划和科学研究攀登工程,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方面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修订科研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立项上早日取得突破积极组织和引导院系和教师搭建团队、凝练方向,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方向尽快取得更多重量级成果。通过搭建平台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推动教师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转化应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五)校企合作有待深化。积极组织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行业学院、冠名班建设。

(六)学校自我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自我评估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监测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反馈依据。随着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我校校内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缺乏大数据信息系统平台,工作中难免造成监测数据误差。因此,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对校内过程性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利用,建立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收集,用大数据反映我校目前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情况,对于不符合我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要求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导向作用,推进教学持续改进。

我校将以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转,以评促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促进我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条: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召开第62次校长办... 下一条: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召开第61次校长办...

中国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学院路16号  招生办电话:0371-85011888

党政办公室电话:0371-85015000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2015 豫ICP备17017410号

豫公网安备 41018402000117号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登记证书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招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