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重大政策上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现就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领导干部上讲台的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上讲台,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有利于青年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有利于青年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领导干部上讲台,可发挥在政治、阅历方面的优势,展现领导干部良好形象,拉近青年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让高校学生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发布实施以来,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高校为青年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但同时,领导干部上讲台还存在着机制不健全、覆盖面不够、督促检查不到位的情况。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汇聚广大师生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领导干部上讲台的主要任务
领导干部上讲台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教育;结合国家和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实际,宣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新变化,宣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教育;开展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大团结教育;回答高校师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帮助青年学生自觉划清思想理论上的是非界限。
上讲台的领导干部包括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地市的主要负责同志,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每个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保证每所高校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听1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
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负责对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的全面指导。各省(区、市)组织、宣传和教育部门要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有关指导性意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宣传、教务、学生工作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领导干部上讲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教育教学活动。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每年联合制定两期领导干部上讲台宣讲要点,于春、秋两季开学前印发各地。各省级组织、宣传、教育部门要根据宣讲要点,结合本地高校学生的需求和本地区的发展情况,编制本地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学期授课计划。授课计划要明确授课的领导干部以及授课内容、时间、地点等,并提前将任务落实到具体人。接到授课计划后,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讲授内容,认真备课,撰写讲义,并严格按计划时间完成授课任务。
领导干部要在授课前两周将备课情况、授课讲义报省级宣传部门审核备案;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采访等方式对领导干部上讲台的讲授情况、学生反响等进行跟踪反馈;省级组织、宣传部门要对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核查。每学期末,省级组织、宣传、教育部门要全面总结本行政区域内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情况,研究制订下学期授课计划,并于新学期开学前将工作总结和授课计划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四、营造领导干部上讲台的良好氛围
领导干部上讲台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形势报告、课堂教学等传统授课形式的基础上,也可采用工作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进校园等方式,不断探索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新形式、新途径。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与青年学生深入交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育效果。
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报道领导干部上讲台的重要性、必要性,全面推广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新做法、新经验,积极营造领导干部上讲台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利用学习文件、微信公共账号等方式向辖区内领导干部、党员发布领导干部上讲台的相关信息,积极营造人人关心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人人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舆论环境。转载《教育部网站》